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借鉴与思考
2012-5-3 13:54:19
访问量:281337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围绕这一部署进行了有效探索,就周边县市而言,谷城的五山模式和老河口市的李楼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典范,值得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予以借鉴和思考,笔者曾与本镇部分村支部书记前往两地进行考察学习。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距离集镇2.5公里,全村913口人,该村1987年开始发展茶叶、杜仲等林特产业,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2003年开始规划建设新农村,发展“农家乐”式生态旅游业,成立了合作社,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达到600余人,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50元。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考察,笔者得到几点启示: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编制规划因地制宜。
五山模式首先告诉我们的就是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管长远、不折腾”。搞好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关键,制定规划要充分尊重和征求农民的意见,立足于体现规划的前瞻性、权威性和整体性,坚持“着眼长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发展方式和指导工作上力求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结合歇马镇实际,我们要从以下三点入手制定三大规划:
一是牢牢把握生产发展这一核心,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此,我们歇马镇要始终把发展生产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来抓,现有的“一主三辅”产业(即以烟叶种植为主,以林特、畜牧、务工为辅的产业),必须坚持巩固发展,要全面推进产业布局上的区域化、生产经营上的规模化、服务组织上的社会化、一村一品中的特色化、农民增收中的多元化。在长远项目上必须积极推动旅游名镇建设,九路寨旅游资源经专家多次论证,其品质极佳,开发潜力巨大,我们必须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功能,扩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开动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型“航母”。
二是突出改善人居环境这一重点,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五山模式的关键发展理念就是“先生活后生产,安居才能乐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必须逐步实施解“五难”工程,开展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加强“三网”建设,即科学编制村级道路交通图,推进乡村路网建设,实施电网改造工程,提高农村用电质量,加强信息网建设,实现农村无线电话、广播电视信号、宽带网的畅通;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硬化农田灌溉“动脉渠”,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立健全人畜安全饮水体系;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实施“一建三改”工程;四是加强文、教、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镇、村两级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完小以上学校基础环境,提高镇、村两级卫生服务体系硬件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解决农民最切盼的实际问题。
三是围绕村容整洁这一目标,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建设新农村,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人文环境状况,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体现中国特色的新农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聘请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的孙君老师指导我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结合我镇旅游名镇的建设思路,我们将不断的提升中心村镇的的建设水平,按照功能分明、相对集中的原则,制定出村庄建设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将突出绿色建筑的概念、空间视角的概念、乡村色彩的概念,逐步形成特色“农家乐”休闲旅游板块。集镇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功能,规划新建全国自驾车旅游营地,新街追求现代开放的格调,老街追求历史复古的格调,在中心位置设立广场,朔造出本镇的文化主体精神,竭力彰显“三国文化”、“荆楚”文化内涵,为九路寨景区开发打造一个良好的聚集地。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农民建设主体作用。
五山模式的工作方法可以概括为“知情、明理、参与、得利”。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的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在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工作中,需要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引导、组织和推动作用,同时更加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一是要着眼于保障民利。农民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目的,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上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二是着力提高民智。农民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要通过举办大面积、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每个农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利用“阳光工程”,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
三是要科学引导民力。建设新农村,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要通过政策激励机制,加强投资引导。鼓励农民加大农业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鼓励农民参与农村营利型设施与社会事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结构;二要加强示范引导,抓好试点村建设。捆绑有关项目资金,使示范村的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明显的改观,使广大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美好前景,进一步坚定信心;三要优化村级班子。注重培养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村级干部队伍和务实型、开拓型、发展型、民主型的村级领导班子,使村级班子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形成在基层组织和村组干部带领下万千农民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局面。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五山模式的意义就是可持续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农业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谋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加强农村资源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搞好农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合理配置与水源保护。发展农村节水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关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认真坚持和执行农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工作。
二是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确保用水安全;要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国土安全屏障,着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四大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体系;要加强小城镇绿化,建设生态城镇,以环城镇防护林带,道路绿化、风景片林和园林绿地为主要内容,建设高标准农村小城镇生态绿化体系,实现生态防护、绿化、美化的协调统一;要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树立“废弃物”就是“资源”的观念,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发展循环经济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让农村地区能够保留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街道,最终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